创新信息载体 证书不再贴图
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拓展 “一证一码”
应用范围切实提增效能
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迅速落实市委“思想大解放、作风大转变、效率大提升”决策部署,以工作方法“微创新”推动工作效率“大提升”,深化“互联网+不动产登记”服务,拓展不动产登记“一证一码”创新应用,自2018年6月25日起,全市缮发的不动产权证书不再粘贴纸质宗地图、分户图,而是通过扫码或微信在线获取相关信息。
聚焦细节解放思想,改革创新全方位。受限于历史技术条件,不动产的宗地图、分户图习惯以附图的方式粘贴于不动产权证书之上。自2017年7月起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支持和市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,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大力推动存量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工作,不动产单元落图率、落宗率、关联率均超过97%,远超省国土资源厅对“三落”比率达到90%的要求,打牢了不动产登记数据基础。在此基础上,登记中心以登记合法有效为根本,以数据信息优化为手段,坚持重点环节和关键细节“两手抓”,打破惯性思维,创新信息载体,改进工作细节,实现宗地图、分户图等不动产登记信息扫码在线查询,证书不再粘贴纸质图纸。这是改进日常工作方法的一小步,更是突破思维定式的一大步。
改进方法转变作风,信息安全有保障。2018年 3月,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出 “一证一码”便民服务,在不动产权证上设置二维码,通过手机“扫一扫”即可获取该不动产的产权、抵押、查封、异议等信息,有效提升了群众信息查询的便捷度。登记中心勇于探索创新、坚持精益求精,继续拓展“一证一码”应用,进一步推出手机扫码查询宗地图、分户图的便民服务。通过信息网络实时在线查询,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,避免因证书破损或恶意修改等原因造成的漏洞风险。同时,中心微信公众号也提供个人名下不动产相关登记信息的查询服务,便民服务水平持续提升。

优化流程压缩成本,行政效能大提升。“证书不再贴图、在线可查信息”是我市不动产登记落实党的十九大“坚持新发展理念”和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有力举措,是落实不动产登记能力和作风建设“双提升”的有力抓手。我市过去三年年平均缮发不动产权证约10.1万本,每本证书上的图纸从制图、粘贴、折叠到盖章所需约3分钟。证书不贴图后,每年节省时间约5050小时,以4名工作人员每天不停歇工作8小时计算,节省工作时间近158天,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、优化了业务流程,推动办理时限压缩;同时,每年节约纸张约10.1万张,节约了耗材使用,降低行政成本,助力生态资源保护,有效推动了行政审批效能大提升。